首页 > 教学资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锦5篇)

时间:2025-07-25 07:11:41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锦5篇)(全文共7235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ün)、州(zhōu)、争(zhy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xx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篇2: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同学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同学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安排同学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和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假如同学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同学,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畅所欲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同学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同学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现在同学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预习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预习提示单,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预习提示单一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薄雾、茂盛、朦胧”等字的读音。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2、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开始预习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三、检测。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志。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同学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3、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此处隐藏2749个字……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设计

1黄山奇石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篇5: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

闻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锦5篇)(全文共723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