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彩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读书心得 篇一吴红兰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己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己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己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在现实生活中,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成人把小孩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认为自己不应该也不需要去理解儿童,他们经常要求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做事,却不管儿童到底想不想做。成人们经常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把儿童当作没有思想的肉体,认为儿童什么也不懂,自己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该做什么,而且认为儿童根本不应该知道要这样做的原因。其实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成人根本不了解儿童。蒙台梭利说过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在现今21世纪,儿童得到了更大的重视,更是儿童的世纪。而我们要做到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做到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首先,我们应该去理解儿童,时时刻刻地为他们着想。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一个儿童在这世上生存和生活是不易的。他来到这个世上必须经过受精卵、胚胎发育、出生等过程,在这发育的过程中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否则出生后将不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当婴儿出生时,其必须经过剧烈的挣扎,随后我们才能听到一种颤抖的声音,以前从未听到过,因为它来自一个以前从未运动过的喉咙,随之激动、喜悦之情也瞬间挂上了父母的面孔,因为我们都知道婴儿来到这个世上是不易的。随着儿童的成长,由于他们身体,智力等各方面发育都不及成人,他们会经常受到外界的侵扰,如患病等,他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也是不易的。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儿童在这个世界上要经历巨大的痛苦。胎儿是在一个没有任何袭击、没有丝毫温度变化和绝对安宁的液态环境中长大的,当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与之前环境完全相反世界上时充满的只是痛苦,而我们却无法体会和理解他的这种痛苦,我们只知道他是活的,一个可爱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当儿童长大时,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及我们成人,在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事情会难倒他们,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能做到就给他们以不屑。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儿童并没有得到我们真正的关心。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难道儿童没有经受过痛苦吗?当新生儿到这个世上时,医生仅把一种毫无表情的目光投向这个新生儿,看他是否是活的;父母会用一种温情的和兴奋的目光凝视着他,用自我满足的心情欢迎他的到来;其他等待着新生儿诞生的人急切地欣赏他,赞美他,抚摸他。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新生儿是受过痛苦的,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好好地休息一下。随着儿童的长大,他们在社会中是弱者,通常我们给予他们的是喜爱和同情,我们又何时真真正正站在他们的角度来了解过他们呢?我们为儿童着想并不仅仅是用儿化的声音和他们说话,也不仅仅是用温柔的语气和态度来对待他们,我们应真正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去理解儿童,时时刻刻地为他们着想。 ()从个人的角度看,无论从什么方面,我们都清楚,我们都是热爱儿童的,只是我们爱他们的方式错了。真正的爱其实就是理解,如果我们真正爱一个人,我们会包容他的缺点,既然我们爱儿童,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点,爱他们的缺点。即使是成人,也是有很多缺点的,更何况说儿童呢?儿童们通常犯了错也不知道错了,而我们却会认为这是低级错误,怒气冲天地对他们加以责打,责打后又有什么作用呢?这种行为最大的作用只是发泄了我们自己的愤怒而已,我们无耻地把儿童当成了我们发泄的。工具,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只会使一个儿童留下心理阴影,更怕面对一些自己不确定的事情而已。我们口口声声都会说自己有多爱多爱儿童,但到底有没有想过,我们爱的方式是错的呢?很多成人都会说当小孩大了就会明白自己对他的爱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儿童成年后依然无法理解成人的行为呢?或许有的成人用这种爱使某个儿童获得了成就,就说自己的这种爱的方式是正确的,或许这个儿童接受其他方式的爱能获得更好的成就。在很多时候儿童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的,我们要加以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是错的,有什么后果,以后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但很多成人并不是这样做,他们却期望儿童事事都做的是对的。记得我小时候犯了错误我父亲就责骂我:“怎么什么都要教呀!”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儿童,认为儿童和我们是一样的,犯了错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知道儿童根本不懂这些,还需要我们去教。俗话说“不知者不罪”,为什么儿童犯错我们要这样惩罚呢?就算儿童再三犯错,我们也要知道他们是不能和我们比的,他们的记忆,思维都不及我们,我们应有耐心。或许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要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儿童,但我们一定要问心无愧,我们要知道这时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的未来,我们是在真真正正地在为他们着想,而不是为了发泄我们自己个人对他们的不满。否则用错误的方式去爱他们反而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还不如不爱。要掌握正确爱他们的方式就要先理解他们,从他们的思想、利益出发来与他们进行朋友而不是长辈间的交流,从而在他们不会的事情上对他们加以指导,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继承者,我们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都需要他们替我们去完成,我们需要理解儿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成为比我们更有成就的人。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确应该去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是在生活中说几句关爱儿童,在节日中制定儿童节,对幼儿园、小学多一些照顾而已,难道我们真正做到了关心儿童吗?当我们面对儿童时,我们会忘记他们是儿童,需要我们的关心。如在公共汽车上碰到儿童,我们作为成人会为他们让座吗?而教科书上常写的都是要尊老爱幼,公共汽车上要主动让座,当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小朋友给老奶奶让座时,我感到无地自容,我觉得我们对下一代有点欺骗的色彩,让他们懂得了良好的品德,而我们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没有资格教他们。要做到关爱儿童必须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不管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都必须有这个意识,关爱儿童,人人有责,因为他们不仅是父母的孩子,还是国家的孩子。
综上所述,无论从儿童的角度还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我们都应该热爱儿童,关心儿童,而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要了解儿童。如果知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胡乱地去爱他们,那并不是真正的爱,并不能促进 ……此处隐藏5182个字……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蒙台梭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蒙台梭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七《童年的秘密》,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是一个最富爱心的教育家对儿童发育与成长特征的最生动刻画。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而已。
我们也许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造物主,他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样板来塑造。儿童任何举动偏离成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必须马上予以纠正。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地扩展,这种情形就像把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里所泛出的层层涟漪一样。正如通过对水的涟漪的观察能使人们发现引起水波动的原因一样,心理分析学家和医生也能追踪到身体和心理疾病的根源。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八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深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研究。虽然我还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书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书中讲述了成人是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成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劳。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是儿童的造物主。成人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正确,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所有儿童的行为与自己相左的都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热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究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控告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儿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照顾和引导孩童,所以对儿童的错误理解越来越糊涂。因此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们错了。正如书中所说:解决儿童与成人的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成人要具有认识到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和尚未意识到的错误,这种心理准备。
另外,书中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了发现儿童的渴望。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然首先是作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们还未真正理解儿童的觉悟之后,就要着手来解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了。学习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需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平时主观认为的儿童的想法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九《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奥秘。作为成人,作为老师,一定程度上我并不完全了解我的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我想,对儿童的内心了解之后,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措施。
书中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颇有代表性的例子,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的得以实现。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进行命运,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所以,蒙太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达成为了孩子的气质,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的伤害孩子。儿童不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真正的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想,适应他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的关注他们的成长。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