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 篇一上课时间:20xx年9月25日
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
记录:倪雪莲老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
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
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师: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选择,哪句话都行。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晏子的口才你评价一下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 ……此处隐藏15874个字……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
出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你想想,晏子的笑会是种怎样的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国,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敝国。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嘿嘿嘿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笑)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只好陪着笑。(板书)
3、第三次交锋:
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学生看书,教师出示内容)交流练习,(板书:强盗国)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示)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出示)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完成板书)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
生:(读)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楚王。
师: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