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此处隐藏2891个字……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中国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六、延伸练习
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附:板书设计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