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工作写作皆奉献

时间:2025-05-01 07:12:25
工作写作皆奉献(全文共7143字)

第一个问题:“您什么时候走出校门,在广东工作了多少年?这么多年,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1963年8月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即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43年有余。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雷锋运动。1963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号召高等学校毕业生响应祖国召唤,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边疆去,把知识献给祖国和人民。年青的人,火热的心哪!我们纷纷表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第一志愿。我们要学习雷锋的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组织上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就这样,1963年9月,我就来到了广东省佛山专区,在中国人民银行佛山专区中心支行国外业务部当见习外贸信贷员,一年转正,定为科员。
从1963年9月到2006年11月,是43年零两个月。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于我来说,时间就是一连串的经历,在记忆里留下的印象。
1964年到1966年,在国父先生孙中山的家乡——中山县,搞四清运动两年,一年在农村,一年在城镇。1966年1月,在四清第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五好工作队员、广东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8年,佛山地区成立革委会,把我调到地区机关工作,不久出任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恢复传统的机构设置后,调到地委组织部工作,担任科长、副部长,共9年。然后,调任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地委办公室的全面工作。
1983年4月,地委、市委合并,提任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秘书长。15年市委副书记、8年市人大主任、5年省人大常委(这中间包括兼职时间)。到2004年,年满65岁(省人大常委的任职年限是65周岁),办理了退休手续。
“青春留不住,自然白发生。”这是[唐]杜牧《送友人》诗里的话。我没有怨,也没有悔。

第二个问题:“您在写作方面,有些什么成果?”

写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公务写作,另一个方面是文学创作。
就文学创作而言,长期坚持不懈。
我从1978年10月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28年。据不完全统计,在140余家报刊上,发表小品文、微篇小说、诗歌等作品2800余篇,300余万字。近几年,连续推出5本连续性散文游记《苍茫西藏路》、《苍茫蒙古国》、《南非旅踪》、《走马关东》和《南太平洋上空的十字星座》。
《星报》、《特区时报》、《家庭时报》、《外来工》等八、九家报刊,均辟有“韩英专栏”,陆续发表我的作品,并被几家报刊评为优秀特邀撰稿人。
1990年1月,参加“九十年代第一天”全国征文大赛,散文《我走在清晨的马路上》,获最具号召力奖,评委会主任秦牧签发获奖证书。1996年4月,微篇小说作品集《文章即金子》,被中国微型小说学会评为优秀作品集。多年来,屡获文学创作硕果奖、“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宣传文化精品奖……又获首届国际文学笔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山图书奖”,获中国作家协会、《小小说选刊》颁发的“星座杯”奖。
去年9月,刘海涛教授选编了《韩英微型小说百篇》,篇后收有点评。这些点评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个层面。点评者有武警士官、银行职员、主治医师、大学教授、报刊编辑……有高级人民法院大法官、省部级领导干部、地市级领导干部、我国驻外国特命全权大使,还有泰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华文作家。
我应邀出席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召开的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
东南亚及美国华文报刊,均发表过我的微篇小说。有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编进《中国微型小说集》英文本,作为加拿大之大学二至三年级的文学课教材。
我于1994年12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顾问。
从1990年10月开始出书,先后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远方出版社、香港银河出版社、澳门出版社、泰国盟友出版商社等,共出版了我的作品集28本。

第三个问题:“您身在领导岗位,公务繁忙,怎么会有时间写出这些作品?”

工作忙是事实,是常规。1991年12月31日,我写了一篇杂文,题目是《忙是快乐》,讲了忙与闲的辩证关系。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伊始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平民韩英》,发表在《羊城晚报》上,写我的平民意识,平民风格,说我不摆官架子,也不摆文架子。佛山市有一位年青的朋友,看了伊始先生的文章,受到启发,写了另一篇文章,叫《拼命韩英》。他帮我回答了“公务繁忙,怎么会有时间写出作品”的问题。
我自从1983年4月,走上市一级领导岗位后,一直坚持七天工作制,节假日像往常一样到办公室工作,除了接见来访、处理公事、批改文件外,就是读书、看报,如果想到一个题目,就准备写出一篇文章。我的文章概括起来是“三点儿文章”——“早起点儿,晚睡点儿,星期假日多写点儿”。还有就是“三上文章”,即枕上、路上、车上文章。 1991年9月14日,我率团参加齐齐哈尔建城300周年庆典,归程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在飞机上写了一篇反映人间亲情的散文——《写在11000米的高空》。1994年4月15日晚上,在参加中共广东省委举办的厅级干部读书班期间,乘出租车去新华书店,看到出租车安装防盗网,感触万端,写了一篇反映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小品文——《透过这网……》,发表在《星报》上。
我的生活习惯,有人帮我作了概括,叫做“三短一快”,就是“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吃快餐”。如果有人邀我去唱歌、跳舞,我会告诉他:“我已经退出歌坛,退出舞坛。”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登上歌坛、步入舞坛。我把业余的时间,用来啃书本、爬格子。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当然,如果因为需要,加班加点工作,也应在所不辞。至于在业余时间里干些什么,还是因人而异的,“土豆白菜,各有所爱”。国家公务员在业余时间写作,为繁荣文学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这是光明磊落的事情。
有人问我:“你对于本职工作与业余创作这两者的关系,是个怎么样的摆法?”我会明确地告诉他,本职工作第一,业余创作第二。这是借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提法。实际上,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有这样的工作舞台,视野比较宽,接触比较广,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思想性。我坚持业余学习、创作,训练思维能力,有助于明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准。
二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我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对于捕捉题材,提炼思想,比其他业余作者,有诸多有利条件,这是其一;其二,我坚持业余学习、创作,对于做好本职工作,也很有帮助。啃的书本多,想的问题多。两者相得益彰,工作的好坏与写作的好坏成正比。

第四个问题:“您长期坚持写作,时至今日,达到什 ……此处隐藏2484个字……企业精神,召开培养企业精神的座谈会,并做《论企业之魂》的总结讲话。他讲到,“国有国威,军有军魂”,一间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形象和追求,作为全体职工共同追求的理想。他的这些话,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委的同志说,韩英曾经担任过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记得1987年10月,他牵头进行外向型经济人才培训情况的调查,并于11月3日召开培训外向型经济人才工作会议,认为不抓此项培训,就会导致落后。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他都做了不少工作。他兼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只有一年半,但他注意发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作用,作风民主,共商大事,还到教师家里访问,到学生宿舍检查。
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办的同志说,韩英是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常讲“人民拥护解放军,解放军拥护老百姓,你拥我,我拥你。搞好双拥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扬佛山是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1993年1月,他和佛山军分区副司令员黄世明一起出席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的双拥大会,领回了“双拥模范城”的第一块奖牌。
综治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说,韩英担任过佛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严打”斗争总指挥。在“严打”期间,他与其他领导同志兵分几路,深夜巡查,不辞劳苦。指挥端掉“黄赌毒”的窝点。他说,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治标的同时,录找治本的机制。
居委会的同志说,韩英关心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鼓励我们加强学习,向我们提出“一、二、三”的要求(居委会负责人家里要置一个书架、订二种报刊、藏300本书)。这是起码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韩英本人就是酷爱学习的人,他家里有五、六万册藏书。禅城区文明办给他家颁发了“藏书用书之家”的奖牌。
韩英在担任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致力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他认为,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人大常委会,一定要有所作为,“有为才有威”。
韩英经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概括出《关于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九个工作系列》。这些工作系列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能认真做好,就能整体推进依法治市工作。1997年9月,此文在广东省人大制度研讨会上宣读过。此后,韩英同志被四川省宜宾市人大常委会请去做专场报告。
谈起韩英在人大工作期间的事情,少不了谈起那桩令人难忘的质询案。
2000年1月22日,广东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韩英是佛山市代表团团长,又是省此次大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四会县工业园电镀厂严重污染西江水源的质询案,引起轰动,反响很好。当时在广东视察的李鹏委员长,每天都收看质询实况。
会后,省人大朱森林主任陪同李鹏委员长到佛山视察,还提及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质询案,给予充分肯定。后来,省人大召开各市人大主任座谈会,请韩英同志介绍成功质询的经验。韩英讲了四条:一、问题要抓准(重污染企业严重污染西江水源,这是全省人民关注的大事情);二、情况要弄明(事前,韩英率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到现场检查);三、法律要学好(组织本代表团成员系统学习有关保护水源的法律法规);四、掌握要得当(根据事实,依据法律,依法质询,适可而止)。由于做到了上述四条,质询获得了成功,收到了预期效果。当年《人民日报》概述“广东人大现象”时,重点提及此次质询。

第六个问题:“请您谈一谈对工作、写作的一些体会,对人生、情志的一些体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1991年9月,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生在世,就是到地球上旅游一周。快乐是旅游,愁苦也是旅游,何必紧锁眉头!我愿你快乐永留。”
几家出版社为我出版的几本书,书名都是5个字的,如《朋友是财富》、《文章即金子》、《幽默是美酒》、《从容走天涯》、《千里伴君行》、《人生不是梦》、《自有真情在》、《乐在同乐中》、《天下任遨游》等。这些5个字的书名,蕴含着我的一些人生体验。
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人生不是梦,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旅程,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一要生存,二要发展。
湛江市的老领导黄国威、陈钧,是我中央党校正规培训班的同班同学。我们在北京朝夕相处了两度春秋。还有你们师范学院的各位老领导,与我都是同时代人。当我们年青的时候,都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常在我们胸中激荡。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一直认同“文如其人”的说法。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文品出于人品。作者的经历、阅历,以及才气,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痕。
有位同学在写给我的字条上写道:“写作的素材与工作有关,还是与工作无关?”
文学这棵树,是深深植根于生活这块土壤之中的。树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肥料。土壤肥沃,树就会枝繁叶茂。树如果离开了土壤,就会失去生命。
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生活的底子越厚,创作的路子就越宽,作品的内涵也就越深。
我想跟大家说,我的文学作品,都是我在工作之余写作的,写作与工作密切相关。工作是形,写作是影,联系进来就是“如影随形”。作品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不等于作品。生活素材转化成文学作品,需要经过作家的头脑这个加工厂的加工。
一篇作品水平的高低,不是由作家本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生活积累的多寡、思想水平的高低、写作技巧的高下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读书的重要。
有记者问我:“据说您家里有几万册藏书,您出差到外地,还必到书店买书,您怎样看待书籍?”
我告诉她:“买书是为了用书。不要怕书多,书到用时方恨少。至于说到书籍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书籍是一笔财富,书籍是一盏明灯,书籍是一种养料。经常读书就是经常与智者、哲人对话,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途径。书籍对于人生,决不次于衣食。人生在世,虽说是草木一秋,但总得有两种食粮,一种是物质食粮,一种是精神食粮。”
多读书,读好书,是求知辅世的钥匙,是永世常青的主题。
今天,你们是在校生,要认真学好学校设置的各种功课。当年,我们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读书的时候,一共为我们设置了18门功课。评定学习成绩的好坏分为四等:优、良、可、劣。“可”是及格,“劣”是不及格。
当年,我们中财院金融系国外业务专业,一共有68名学生。学习成绩全优者有3名学生,一名是洪淳周,在中国银行大连分行副行长的位置上退休,现住大连。一名是于喜光,天津外贸学院教授。还有一名,就是我。
学好学校设置的功课,这是将来——做事的本钱、成功的基础。我相信茅盾的话,“人生之天职,即为奋斗;无奋斗力者,百无成就。”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一个体会,就是勤奋出成果。有人信奉天赋,有人信奉机遇;我最为信奉的就是勤奋。通过勤奋丰富经历,通过勤奋获取学识,通过勤奋建立功业。
最后,对湛江师范学院的邀请和情谊,谨致谢忱!

《工作写作皆奉献(全文共714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