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怎样写好初中作文
一、放弃一味高调的作文观
作文写不好,首先是因为不少人的训练标准不明确。
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好作文——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你叫孩子如何练习作文?现在有些专家、老师喜欢故作高论,大谈中学作文写作与审美情趣、精神境界的关系,空说“我手写我心”、“倡导真情作文”一类的大话。这些言论的用心可能是好的,但这种言论可能带来以下一些不良影响:
一、忽略了学生的程度差异。“我手写我心”也好,“倡导真情作文”也罢,并不适于所有学生,有些学生连基本的书面表达都有问题,何谈“我手写我心”?再者,“我手写我心”和“真情作文”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表现,它赋予了语文教学或作文教学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这种思路是不错的,但不能成为语文老师自我陶醉的迷障。我认为,语文教学或作文教学首先是语言工具的教学,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是第一要务。至于“我手写我心”和“倡导真情作文”应该只是一种小众需求,成日空谈这种一味高调的作文观的老师,在我看来,大致有以下两种可能:(1)自己是文学发烧友,入戏太深,无法自拔;(2)不好好研究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整日以大话空话来应付学生。
二、忽略了对语言运用技巧的研究。讲到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康奈尔大学英语系教授威廉·斯特伦克在1918年完成了一部名为《风格的要素》的小书,内容不过几十页。 这本小书在1959年首次编印出版时就印了二百万册,被美国人奉为英文写作的圣经。这本书的内容看上去十分简单,一共归纳了十八个写作规则,我摘录几条给大家看看:“规则六:不要将句子断成两部分”、“规则十:通常,在每一段落开始要点题,在段落结尾要扣题”、“规则十二陈述句中使用肯定说法”??大家可以看看,美国人的英语教学多么精细,对语言运用的技巧把握得多么具体。而我们的作文教学,通常都是一些虚无缥缈且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诸如思想深刻、主题突出、文采出众等等。但当学生问道,什么叫“思想深刻”、什么叫“主题突出”、什么叫“文采出众”时,作为语文老师能给出像《风格的要素》那样具体可行的标准和意见吗?而老师们的意见除了多看书,似乎也拿不出别的意见。我素来反对部分老师随便开书单,什么“四大名著”、《读者》、《意林》等等——不是说这些书不能看,是你要给学生一个去看的标准,究竟要学生看什么?不然,岂不是走马观花?
三、强化了作文观念的人为对立。这种一味高调的作文观的最大害处,就是刻意强化了作文观念的人为分裂与对立。现在,连孩子都学会顶嘴了——“我不要写那种应试作文,我要写表达我自己想法的作文”。我觉得,这完全是由成年人传授给孩子们的一种十分愚蠢的划分方法。事实上,仅从语言表达的效果来看,作文只有两种,一种是表意清晰的作文,一种是表意混乱的作文。语文教学或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你的思想再好、感情再真,没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表达,能有人接受吗?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这种观念去引导孩子,而不要主动为孩子们提供“我不要写那种应试作文”的口实,去强调所谓考试对作文的影响,结果让孩子从小开始就对作文产生反感,这样会后患无穷。
二、放弃面面俱到的作文观
作文写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的训练标准虽然明确,但不集中。
翻开任何一本教辅资料或者培训资料,作文教学的内容都相当丰富,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杂文、微型小说等等,面面俱到。许多家长也是求成心切,一下子余秋雨,一下子刘墉,一下子易中天,一下子季羡林。可是,大家是否想过,孩子们消化得了吗?我经常给家长们开玩笑,现在的作文教学是教了孩子十八般武艺,什么刀枪棍棒等等,样样都有,但每样都学得不精。一到考试,紧张之下,连用哪门武艺都决断不了。可真正能行走江湖的人,总是能有一套看家本领抱住自己的性命。细心的家长可以看到,经常得高分作文的孩子,不管是靠自己悟出来的,还是靠老师教出来的,他们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不会轻易更换文体或文风,推之一般作家也是如此。所以,我真心奉劝大家,在作文训练不要“暴饮暴食”,贪多求全往往是失败的征兆。
针对初中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写好议论文,或是说理散文,这是主流。写好了这个,再谈其他。
三、建立理性应试的作文观
说千言道万语,所谓“怎样写好初中作文”的最终衡量标准还是要靠考试。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理性的、应试的作文观。这种理性应试作文观的建立要靠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研究,以及对高分作文规律的研究。
二中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抓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呢?我来介绍一下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经常在周练或月考结束后,将一些作文分等级的挑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先评分,然后老师来评分,并说明理由。这里面其实就暗含着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研究,以及对高分作文规律的研究。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还在研究一些十分具体可行的作文技巧与方法。武珞路的有些老师,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心得,比如开头一定要写三个排比句等等。
我这里,不具体讲我的训练方法,以免有自吹之嫌。但大家可以参加我在社区的在线点评活动(把高分作文改出来:中考应试作文在线点评【第二期】
第二篇:怎么样写好初中作文1
怎么样写好初中作文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觉得作文很难写好。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好作文呢?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取得好分数呢?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和写作经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必要的积累
1、多读书。 中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课本知识,还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阅读书刊杂志,阅读名篇名著,每学期读一至二本文学名著,每周读一篇名家精品。因为阅读不断能扩展视野,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写作的技巧。因此在阅读时,学习作者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用词做句,怎样安排材料,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等等。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写作内容,积累范文,作文就能提高。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2、要多观察。 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写的材料,这就要求有丰富的生活,有更多的实践。除校内生活外。还应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出游、看电视、劳动等,都是积累作文的原始来源。在活动中,要多看,要看得细,看得全,抓住事物特征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作文才有内容,才做到具体生动。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之。
3、要多思考。一方面要从“多看”“多读”中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认知水平和借鉴的能力。例如:在生活或活动中观察时要多想,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洞察周边的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在写人记事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在作文之前要多想,做 ……此处隐藏5631个字……样炼成的》、《那次,我离家出走》、《网吧惊魂》、《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珍爱动物,就是珍爱人类》。这些题目,是记叙文的,内容清楚,极富悬念,吊人胃口。是议论文的,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富有文采,给人一种过目不忘的感觉。
二、引人入胜的作文开头。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好开头要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三、浩荡精彩的作文中间。
被喻为“猪肚”的文章中间如何写得浩荡而精彩呢?其实,名篇佳作,绝非通篇精美,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的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名家名篇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特定环境里,用个把小时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因此,写好中间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断来。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示
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平时上课时老师津津乐道,我们自己感到文章写得妙的不都往往是一些精彩片断或细节吗?那么,我们将片断写精彩不同样会受到好评吗?
另外,中间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略写的是一段,详写的内容可再分为
二、三段,并用恰当的过渡词、句、段进行启承转合,给人以脉络分明之感,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调整思路。
四、耐人寻味的作文结尾。
如果把作文的开头比作“爆竹”,那么文章的结尾就犹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的开头重要,文章的结尾也同样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要能紧扣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与开头呼应。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能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语言简练、生动,能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的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五、整洁清爽的作文书写。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可以让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留下良好的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更何况,中考语文试卷大都设有卷面分,卷面分能得多少,那就要看你书写整洁清爽的程度了。
第五篇:要想写好初中作文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本站向你推荐:wwW.)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
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