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多篇

时间:2025-07-31 07:10:58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多篇(全文共9987字)

[摘要]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一

教材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饼干等食品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平均分若干个草莓的活动中,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要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每生20个圆片,2张作业纸,1张小测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喜欢郊游吗?小强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一起看屏幕。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食品?他们想怎样分?谁能先来找找这些信息?

生交流找到的信息。

师提问:他们带来的食品可真丰富啊。你能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预设: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

有7根香肠,平均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根?

有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列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在这些算式中,你最会计算哪个?(12÷3=),得数是多少?

生交流。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交流。预设:表示12里面正好有4个3。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4、3分别被称作什么?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尝试动手平均分,感受余数的产生。

师:12个草莓,每个小朋友分4个,刚好被平均分给了3个小朋友。那剩下的这些食品也能像这样被刚好平均分掉吗?我们先来看分10片饼干试一试。

师:下面,拿出你提前准备好的圆片,用它来代替饼干,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在动手之前,先看几点温馨提示: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的要一样多。分完以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自由操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生展示。师追问: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

生交流。预设:因为10里面最多有3个3,剩下的1个不足3个,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说得太棒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剩下1片饼干。

(2)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自己试试看,把它写在作业纸(一)上。

生自己写。师巡回发现寻找例子。

师:我这里拿到同学们的三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预设:

方法一:10÷3=3(人);方法二:10÷3=3(人)--------1(片);方法三:10÷3=3(人)剩1(片)。

师:在刚才的式子中,方法三表示的很明白。只是,我们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作“余数”。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这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

生。预设: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师: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余数。那这个算式中,你能说一说10叫什么?这两个3呢?后面的1呢?

生交流。预设:10被除数,等号前面的3是除数,后面的3是商。1是余数。

(3)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以及读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商3余1”。表示的意思是: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余下1片。所以,我们计算时,一定要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注意写对得数后面的单位。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再来规范地写一些算式。

10÷3=3(人)……1(片)

(4)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

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吗?将你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自己解答。

师生交流并强调根据算式的意思注意单位的书写。

活动三、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动手操作,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如果有13个、14个、15个或16个呢,又可以分给几个人?下面小组展开活动,合作要求:①用圆片代替草莓,摆一摆,②并把表格填写完整,③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组合作活动。

展示交流。预设:

12个草莓:12÷4=3(人)

13个草莓:13÷4=3(人)……1(个)

14个草莓:14÷4=3(人)……2(个)

15个草莓:15÷4=3(人)……3(个)

16个草莓:16÷4=4(人)

师:你能根据得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分类。预设:有余数的一类,没有余数的一类。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猜测---验证17瓶酸奶)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生交流。预设:每多出4个草莓,就可以多分给一个人。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也就是说如果除数等于4或者大于4,那么分的份数就会增加,也就是商就会有变化,因此,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余数要比除数小” 这个规律。

(2)判断正误,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师:有了这个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只要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相等,这道题一定计算错了,这可以用来初步检查你的除法做得对不对。下面我们给小明当个小老师,帮他判断一下他的做法对吗?

10÷3=2……4

16÷4=3……4

21÷5=4……1

师生交流,边判断边修改答案。

活动四:巩固练习,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带着你的收获解决一下自主练习的这些题吧。

练习1:11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 ……此处隐藏6578个字……、7、1各表示什么?

问:谁会读这个算式?(一生读,全班齐读)

2、会根据图的意思,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 师:(指每4个分)谁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师: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表示这幅图。(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汇报,交流。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思。

(2) 师:(每6个分)谁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师:请小朋友在练习纸上列出算式。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够分,分不完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可以用六个小圆点来表示余数。

三、练习

1、出示柚子图

○○○○○○○○○○

○○○○○○○○○○

○○○○○○

师:每6个装一袋,最多装几袋?还余几个?谁愿意来分一分?(用圈表示)

圈后列式解答。

2、出示蛋糕图

○○○○○○○○○○

○○○○○○○

有17块蛋糕,每4块装一盒,最多装几盒?还余几块?

师:请小朋友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列式解答。(作后展示交流)

3、出示一组题

○○○○○○○○○○ ○○○○○○○○○○

○○○○○○○○ ○○○○○○○○

算式: 算式:

○○○○○○○○○○

○○○○○○○○

算式:

师:想一想,每几个一份,最多分几份?还余几个?圈好后用算式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选一题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4、纠错(如前一题练习学生有错,在这里展示纠错)

(1)、○○○○○○○○○○ 18÷3=5••••••3

○○○○○○○○

(2)

18÷4=3••••••6

请学生说说分的对吗?为什么?算式该怎么写?

师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 余数

5、判断

(1)17÷2=7••••••3 ( ) 请一个学生说说为什么?正确的算式是怎样的?

(2)29÷4=6••••••5 ( )

(3)14÷5=2••••••4 ( )

(4)33÷3=10••••••3 ( )

后三题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出错在哪里。

6、拓展

△÷9=○••••••☆

师:△ ○ ☆各表示什么?那么☆可以是几?最大是几?说说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课本68页的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6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多篇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多篇(全文共998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