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家的教学设计(精选37篇)

时间:2025-07-18 07:11:58
家的教学设计(精选37篇)(全文共42953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7篇《家的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家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形成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学生能开展课前调查,初步掌握简单的调查方法。

3.学生能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对他们来说,是离不开的温暖港湾,亲人的爱护是他们成长的雨露阳光。每一个孩子都对家有着一份天然的眷恋之情。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与了解,还仅仅只局限于一种自发的原始朴素感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要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家,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有一个家。通过“画画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家的亲近感与热爱。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庭居住的地点、周边环境及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怎样做个好孩子。充分利用孩子们手中现有的自家成员照片或图画,讲一讲背后的故事,侧重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温暖。课堂上,在学生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尽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尽量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生活来谈,激发他们的感情,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教师还可以列举自己的范例,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表达愿望,抒发自己对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2.教学难点: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的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进行一次家庭小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家庭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提问: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的家人出门办事或外出工作的时候,想不想家?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想家?你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和家人?

[播放动画:家的惦念]

2.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论大小,家是带给我们温暖、安全的港湾,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正如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离家有多久,对家的思念都不会减少,想回家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活动二:说说我的家

1.提问:有一首歌流传了很久,很温馨,很亲切,每一个听到它的人都会被歌词所吸引,都会产生温暖的感觉。你们想不想听呀?我们静静地来听听吧!听完后请你说一说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

[出示歌曲:《让爱住我家》]

2.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3.过渡:同学们,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每天在一起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游戏、共同收获。

4.提问:你的家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来一段短片,看看你的家和短片里的家有什么不一样的?

[播放动画:《我的家》]

5.活动:同学们一定对自己的家非常熟悉,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

6.小结: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但却带给我们很多相同的感受,我们在家里和家人们共同生活,享受家带给我们的温暖与快乐!

活动三:介绍我的家

1.提问:课前,同学们都调查了自己的家人,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说说你家的故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出示课件:小调查“我的一家人”]

2.学生小组相互交流“介绍我的家”:

活动要求:

(1)学生2人以上即可组成小组

(2)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作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对这个家庭的爱,这爱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无怨无悔地付出,不仅能够共同分享美好,更重要的是共同面对困难,因为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

活动四:写写、画画“我眼中的家”

1.提问:同学们,家在你的眼中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短片里是怎么说的?

[播放动画:家是什么]

2.活动:让我们一起想想家在你的眼里、你的心中是什么?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下你的感受。

3.学生交流。

4.小结:是啊,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家还可能是一轮太阳。一家人欢笑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因为家给了我们温暖、力量和爱,家让我们成长。

六、板书设计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我的一家人相亲相爱

篇2:《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历史教学要为现实服务,搭建历史到现实的桥梁。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从现实出发,引出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在学生掌握了思想家的思想之后,再用他们的思想智慧解决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这一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空前自由、活跃的思想交锋。这一时期出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互相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思想理论性很强,容易让七年级的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故事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家的思想,从而感受哲人的思想光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生了解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 ……此处隐藏44701个字……、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第一行。

(出示)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教师范读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行?试试看配上动作好好读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学生交流:

(1)树林是小鸟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河是鱼儿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分组读。

4、(出示图)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

5、小朋友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呢?你还到过什么地方?还是到哪些地方?和同座位说一说吧。

6、你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祖国,大吗?其实这还不算大呢!(出示地图)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我们的祖国真大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好吗?读最后一句

7、朗读《家》

(五)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六)指导写字:土、子

1、翻到书本84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两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学生数“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子”,“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七)小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篇36: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和掌握14个生字词语。

2、读懂和理解课文内容,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作用。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热爱学习,热爱科学,将来发明更多的科技产品,为人类为社会服务。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吗?你们对网络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们一起跨上“信息高速路”,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文,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4、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2、给课文划分层次。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可以采用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读的方式。

2、理解泡泡里的话,说说为什么像个小村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

你读懂了什么?

2、网络在作者的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生简单板书。

3、通过读文的方式弄懂作者是如何运用网络的。

二、拓展延伸

说说网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生说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板书。

三、说说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

【课后反思】

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们有丰富的网络运用的经验,所以对本文的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网络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踏上“信息高速路”。

篇37: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弄清妈妈和李小林的分歧在哪里。

2.准备好发言要点,参加讨论。认识到既要自强自立,又要尊敬长辈。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听清楚录音的内容,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讨论。

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家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训练要求。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讨论归纳。要求做到:

① 听清楚录音的内容,弄清录音中的分歧意见;

②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加全班讨论。

(三)听录音,记住要点。

1.学习课文“听说提示”的内容。

2.带着问题听第一遍录音。

3.听后讨论上面的问题。

(重点是弄清李小林和妈妈的分歧;妈妈认为李小林对她态度不好,考试考差了还笑嘻嘻的;李小林则认为妈妈把他当小娃娃,他要自立。)

4.再听录音,思考:小林和妈妈发生冲突,是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办?

(四)准备发言要点。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办?从三个方面来说。

(五)说话训练。

1.根据提纲,自由练说。

2.指名优等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讨论评议。

3.四人小组讨论,互相评议,教师巡回指导。

4.各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表意见,特别请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发言,集体评议。

(1)妈妈错了。小林长大了,要自立,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可以再努力,不应斥骂。

(2)小林错了。小林虽然长大了,但还是得听妈妈的话,不能顶撞。

(3)小林对的,但做法上可以改进,要和妈妈沟通,相互理解。

允许有不同看法,但中心要正确,即要求学生既要尊敬长辈,又要自强自立。

语言表达中,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病句要及时指导纠正。

《家的教学设计(精选37篇)(全文共429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