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9加几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9加几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9加几课堂教案9加几课堂教案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 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
9 + 4 = 13
1 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篇2:9加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凑十法”,一年级上学期“9加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口算9加几,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教学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棒2捆(10根一捆)、做题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答.
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几和几.
2、口算
9+1=() 9+1+2=( ) 9+1+5=( ) 9+1+3=( )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小红去超市买东西,买生活用品花了9元钱,买其他的物品花了3元钱,一共花了几元钱?
9+3=( )
用摆小棍的方法计算得数。
因为9+1=10,所以算9+3可以先把3分成1和2,9+1=10再加2得12。利用凑十法。
归纳“9加几”的凑十法方法:
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四、巩固练习。
课本上第98页做一做第一题,先说做法,再动手圈圈,计算出来。练习十七的第1题、第3题、6题(找朋友)
五、口算。
观察: 9 ……此处隐藏1392个字……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是: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篇6:《9加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一(2)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但在出发之前,柯老师想先来考考你们,表现好的柯老师才带他去,你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1.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lO+8 10+9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又这么准呢?
生:因为里面有10,都是10加几的。十加几得十几。
师:哦,原来是有10这个好朋友,10加几得十几,10的加法简单吧。
2、连加
9+1+4 9+1+2 9+1+4
师:这里没有10.你们为什么也能算得又快又准呢?
生:都是先算9+1等于10,十再加后面几就等于十几
师:哦,原来是在这些算式里找到了10,把这些算式换成了10加几.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它,计算就变得又快又准。
恭喜你,挑战成功,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你看,运动场上多热闹,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结: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啦啦队)
还有服务队的队员给运动员送来了饮料。
2.试着说说想法。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纸箱里装了几盒?外面放着的有几盒?)柯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纸箱里有9盒,外面4盒,怎样算一共有几盒?)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上台演示)
(2)从9数到13。
(3)从9数到13。
(4)9和4合起来是13。
(5)13可以分成9和4。
(6)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与里面的9盒凑成10盒,再想“10+3=13”(怎么拿,你能上来演示一下吗?)(为什么拿1盒,拿2盒可以吗?)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谁的方法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
师:看来有些人喜欢数的,有些人喜欢算的。数的我们前面已经学会了,今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算的,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左边摆9跟代替纸箱里的9盒牛奶,右边摆4根代替外面的4盒牛奶。 (想一想。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1盒从哪里来?)9+4应该怎么摆,自己摆一摆,试一试。
生: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
师:是这样吗?也就是说从4根当中拿出1根与9凑成10,4盒拿走1盒,还剩几盒?那在算式中就是把4分成1和3,拿出的1根与9根凑成10,在算式中就是9+1=10,
你看,纸箱里的10盒加上外面还剩下的3盒,一共是多少盒。13 在算式里,就是再算10+3=13,也就是9+4=13.
你能看着这个图,再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9+4的吗?(指名说,全班说)
师:把9凑成10的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做凑十法。
4、计算9+5
先摆小棒,再说说思路,教师板演思路图。
三 、归纳算法特点,寻找规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算9加几了吗?你能说一个吗?
问: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有数字几?都是9加几,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计算方法, 运动会, 小朋友, 数学,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