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人事调研报告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人事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是人事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特别是人事仲裁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范办案程序,化解人事人才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近日,我们结合滁州市工作实际,深入定远县、凤阳县、来安县、明光市进行调查、座谈,寻求新的对策。
当前县(市、区)人事仲裁现状
滁州市辖两市(县级市)四县两区,市直及8个县市区计9个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仲裁办公室。
机构设置情况。市直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委员由组织、人事、教育、科技、法制、卫生、司法、劳动等21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局,配专职仲裁办主任,规格为正科级。8个县市区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担任,成员比照市里组成,分别在人事局设置了仲裁办,除定远县为副科级外,其余7县市区均为股级。
队伍建设情况。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人事局聘用了14位正副科长及主任为专职人事争议仲裁员,从市直部、委、办、局、市委党校和律师事务所聘用了陶有伦等18位专家、教授、律师、办公室主任、人事科长为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计专兼职仲裁员为32人;8个县市区分别聘请了96名专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全市共计有128名专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
业务开展情况。自2022年全市成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以来,共接待人事争议来信来访计万余人次,调解各类人事争议纠纷3000余件,受理案件1100余件,正式调解和达成书面裁决的人事争议案件32件。市直正式开庭审理4起,凤阳县3起。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座谈和分析,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展趋势良好,队伍素质逐步加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省居上游水平,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与复杂的人事利益的诉求,还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化解人事热点、焦点、难点需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缺乏高度。人事仲裁工作不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谋划,一提发展就认为是经济建设部门的事,与人事仲裁工作不沾边,不能自觉融入到大局中,认识不高,定位不准,缺乏使命感。二是缺乏深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事仲裁工作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有些同志总认为人事仲裁工作都是与人事纠纷打交道,尽是棘手、挠头的事,认为干得再好,都不能使大家都满意,只能出力不讨好,缺乏紧迫感,事业心,定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缺乏热度。人事仲裁工作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责任,对稳定大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总有个别领导不够重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缺乏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对人事争议仲裁要像抓经济和人事人才工作一样,要有责任感,要有工作热情和激情,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能掉以轻心。
机构规格低。人事仲裁是一项准司法性工作。肩负人事争议纠纷及案件的处置任务,需要权威性和高规格。全省17个地市已有12个地市的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升格为副县级,只有三分之一未有升格。滁州市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为正科级。仲裁委是协调议事机构,很少处理具体事务,各类争议案件的处理和日常工作均由仲裁办完成。如果仲裁办不升格无法与市直其他职能部门有效协调处理案件及化解纠纷。规格低缺乏权威性,缺乏工作力度,往往看人家白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适应越来越多的焦点、热点、难点人事纠纷的处理。8个县市区的仲裁办只有定远县升为副科级,其余7个县市区均为正股。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机构规格问题带来队伍素质问题:一是仲裁办主任专职少,兼职的多。市直仲裁办就配备1名正科级仲裁办主任。8个县市区除定远县配一名副科级仲裁办主任外,均为兼职。有的是一个机构挂几个牌子,有的是一个人兼几个科室的工作,还有的是副局长或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兼任。二是仲裁办编制少,人手紧张。市仲裁办就一个主任,连个办事员都没有。一个人出门办案调查取证的资格都不具备,一人为私,两人为公,不能靠借人办案过日子。三是仲裁员队伍不稳定。仲裁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事部门内部科室负责人为专职仲裁员;一类是从有关部门聘用的专家、教授、学者、律师、人事科长、办公室主任为兼职仲裁员。专职仲裁员这一块相比较稳定一些,兼职的流动性较大,交流、提拔、调动的多,难以固定。四是专业人才少。人事部门的仲裁办这一块,目前全市还没有配备一名学法律的人才。根据人事仲裁的特点,要配备既懂人事法规政策,又要懂其他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硬件设施差。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厅的要求,市直及8个县市区仲裁办在基础建设上还相差甚远:一是没有仲裁庭。芜湖等市已设专门人事仲裁庭,目前我市及8个县市区没有一个专门的人事仲裁庭。二是调查取证器材没有,主要是录相设备,照相设备。业务要求开庭要全过程录相,以免裁定不公和无理取闹,使仲裁程序无法进行。三是办案经费缺乏。按照省和其他兄弟地市的做法及省外做法,一个案件原则上财政拔给2000元办案经费。每办一个案件都要请律师和仲裁员及书记员,需要一定的办案经费。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仲裁工作摆不上重要位置。大多领导愿栽花,怕栽刺。认为人事争议仲裁都是一些找麻烦的工作,不是管张家的长就是李家短,哪有闲空去给人家当“和事佬”。不如抓一些招考公务员、考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工资这些好事,见效快,容易出成绩。形成工作忙时往后摆,工作闲时等等看,确实上边有任务时,应付一下就算完事。二是培训力度不够。特别是县市区大多是吃饭财政,遇事捉襟见肘,不愿把钱用在培训上。目前,全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还没有专项经费,更不可能有培训经费,除参加省里的业务培训班外,市里仅举行过一次仲裁员业务培训班,8个县市区还未举办过正式仲裁员业务培训班。再加上县市区仲裁办主任一身兼多职,长期处于忙于政务,应付业务,没有时间学习“充电”,造成观念落后,业务不熟,知识陈旧,信息闭塞,法律淡漠,能力不强。三是工作热情不高。由于人事仲裁起步迟,规格低,编制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一度影响人事仲裁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平时干得都是接待来信来访,干出的成绩看不见,受得窝囊气还不少。再加上现在上访者一不满意,动不动就去找领导和上级机关,弄不好就会被领导剋。级别没别人高,批评多,表扬少,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完全没有了。四是宣传不够广泛。由于人事仲裁起步晚,很多人对人事仲裁认识陌生,不知道人事争议仲裁的作用和受理案件的范围。加之没有专款活动经费,不能深入广泛地宣传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特别是劳动仲裁热火的很,装备先进,配备人员多,受案范围广,工作力度大,法律法规政策齐全。人事仲裁法规少,宣传力度又达不到,身 ……此处隐藏76687个字……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14篇】人事工作调研报告人事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xx省人事系统“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三先三优”的活动目标,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一年来,全局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全体工作人员步调一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发展和部门自身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明确思路,找准自身建设“三大抓手”
争先创优,关键在人。为把“争先创优”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从自身建设着手,形成了调动全局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三大抓手”。
1、抓理论学习,提*部的整体素质。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干部,通过学习提*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全面发展,我们一是规范学习制度。坚持每周六集体学习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每周六同工作日一样准时上班,按时下班,对不能坚持学习的个别干部职工进行通报批评。学习时要求有笔记,有体会,并定期进行检查。二是拓宽学习内容。根据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要求,学习以思想政治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为重点,着眼于提*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学习“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使干部职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自觉践行“xxxx”;通过加强人事人才理论和人事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不断提高公仆意识和服务质量。三是改进学习方式。采取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和个人思想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各股室还将重要文件汇编成书,人手一册,每月重点学习一个方面的政策法规,月末组织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公布。
2、抓硬件建设,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为了使硬件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事工作,一是提升了档案室功能。我局综合档案室综合管理局机关文书档案和全县干部人事档案,其中文书档案室去年达到了“省二级”标准,人事档案今年又通过省委组织部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二是组建了信息中心,建设了局域网。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由一人专门负责,每月更新调整机关事业人员库及各类人事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建设本局的局域网,股室之间达到了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基本形成。三是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将我局的工作程序、收费项目和标准、其它需要公开公示的人事工作一一在大厅公布,从而使政务公开得到了具体落实,增强了人事工作的透明度。
3、抓制度建设,强化机关内部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一是修订完善了局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小车管理制度、文明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廉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实行了服务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制和接访制度等,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一系列“约束人”的制度的落实,为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突出重点,做好人事工作“四为服务”
开展争先创优,服务经济建设,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局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努力从四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努力为社会稳定大局服务。企业军转干部的稳定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我们坚持为政府分忧解难,为企业军转干部办实事的思想不动摇,认真研究落实各项政策,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我们还落实信访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接访、调研、回复工作,保证军转干部上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近几年没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努力为用人单位服务。在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普遍超编,进人比较困难,而单位又紧缺专门人才的情况下,我们积极推进用人和管人的分离,今年,在地税局、烟草专卖局、果树中心等用人单位试行劳务派遣制,即由人才交流中心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向其派遣用工,用人单位只管用人,人才中心全面管理派遣对象的人事关系,包括档案、工资、职称、代交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人事服务,减少了用人单位与人员之间的矛盾,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得到一些单位的充分肯定。对民营企业,我们通过人才招聘会等方式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和有能力、有业绩的实用型人才牵线搭桥,今年为玉立公司、强人乳业公司等企业引进各类高级人才12人。
三是努力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服务。一是为了使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尽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广泛开展了计算机培训和考试,培训人员达到了600余人次。二是按照省市的安排,今年我们开展了公务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培训,做到了统一教材,并将组织统一的考试,社会反响较好;三是组织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的培训和考试,参加人员达到500余人。
四是努力为“三农”服务。一是加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了全县乡镇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基本情况档案库,共有83人纳入乡土人才库,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人作用。二是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业专家服务团到农村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积极探索农民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途径,提高“土专家”、“田秀才”的身价。
三、全盘考虑,落实“五个结合”
“争先创优”活动涵盖了人事人才工作和部门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注意找准争先创优工作与每项具体工作的结合点。
一是把“争先创优”与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相结合,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是把“争先创优”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形成了作风扎实、办事高效的良好风尚。
三是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政务公开,对人事考试、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等热点工作做好公开和公示工作,确保廉洁公正。
四是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与行风评议、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相结合。我们把行评作为“争先创优”的强大动力,彻底查找问题,切实加强整改,推进了“争先创优”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为连续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是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与人事业务工作,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年初制定了《xx年工作责任制》,把各项人事业务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股室和个人。做到工作有指标、考核有量化,使“争先创优”的评价更加科学化。
总之,我局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我们将再接再厉,找准不足和薄弱环节,建立“争先创优”的长效机制,把我局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事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