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2022中考生物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多篇】

时间:2025-07-04 07:11:35
2022中考生物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多篇】(全文共16994字)

[摘要]2022中考生物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物会考知识点的相关介绍 篇一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判断右图中各种遗传图普的遗传方式?

(1)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① 男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结构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两个经典实验: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含S)和DNA(含P)构成,与细菌是寄生关系。 DNA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 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3、DNA的复制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间期)边解旋边复制,碱基补配对原则。即A=T G=C

n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

n-1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nn-1

数为:a(2-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 1、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搬运工具:tRNA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为1个密码,决定一个氨基酸。

请写出ATCCAGTA相对对应的另一条DNA单链和此链翻译后的RNA链 DNA: RNA:

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

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染色体组 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B.

C. AABBDD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DTT ×12能稳定遗传的

D.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① ② ③

DDTT ×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

E.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答案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E:单倍体育种

(一)单基因遗传病

(二)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猫叫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共24条染色体

基因工程: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原理:基因重组

植物细胞新细胞

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频率(A)=

A A?a

习题: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 ?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

地球上的生物是从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11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度是反 ……此处隐藏14286个字……,种类多。小麦遇阴雨天气减产

②光决定开花或生殖。如:短日照下菊花、梅才开。鹿、山羊、鳟鱼才繁殖。长日照下农作物开花。

③光决定动物的活动,影响生物形态。多数动物白天活动,猫头鹰、鼠、蛾在夜间活动;鱼背黑腹白。

2、温度:重要影响因素

①温度影响生物分布。如:苹果、梨在北方生长,香蕉、菠萝在南方栽种。同一个坡面从山顶到山脚一次分布有针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阔叶林。

②温度影响动物的行为:动物的冬眠、鸟类的迁徙,鸟在晨昏活动。鱼类季节洄游。

③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小麦在3~43℃萌发;猪在18~20℃增重最快。

④温度影响生物的形态:沙漠狐和北极狐外形的差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

3、水:限制生物的分布

①限制生物的分布。如: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荒漠中物种稀少。

②影响生物形态:仙人掌叶特化成针减少水的蒸发。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关系)

①种内互助:同种生物分工工作或共同御敌。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尔斗争。如:大蝌蚪产生毒素使小蝌蚪死亡。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③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④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羊吃草,狼吃鹿。 注意:生物在环境中生存捕食受单一生态因素影响而是受到多个生态因素影响的。

种群的数量及变化特点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

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出生或死亡的数量。

①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加大;

②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年龄组成:种群各年龄期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5、“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6、“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生态系统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实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每种生态系统都含有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成分(四个)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指光能、热能、空气、水、无机盐

2、生产者:一切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是最主要的成分,含量最多。

3、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

4、分解者:属异养生物。指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有机体分解成无机物返还给无机环境。不可缺少。

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多个食物链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

2、食物链的启示环节必须是生产者,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低营养级指向高营养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沿食物链方向,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

5、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6、沿食物链,碳元素在生物间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分解者将其分解返还给无机环境,可再次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在全球范围循环的。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2、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生物圈

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生态系统。

2、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常考药用价值资源:五灵脂、海螵蛸、蝉蜕、蟾酥

4、我国生物多样性:

①物种丰富。裸子植物最多;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具世界第三;鸟类最多。

②古老物种多。大熊猫(活化石)白鳍豚(水生濒临灭绝)银杉(植物活化石)水杉、珙桐(鸽子树)、扬子鳄(珍惜爬行类)都是我国所特有物种。

③经济物种丰富。

④生态系统多样。

5、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掠夺式开发利用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6、多样性的保护: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保护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

青海省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②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的补充,为将药灭绝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

③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颁布法律法规,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我们强调保护但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2、水污染:环境中一些污染物(重金属、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叫生物富集作用。

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叫富营养化。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5、噪声污染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2中考生物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多篇】范文。

《2022中考生物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多篇】(全文共169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